和田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日期:2016-10-31 12:00  来源:和田县统计局  浏览次数:
打印

【字体:

2005年,我县的城市经济工作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,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,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,按照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,以争创一流的精神,抢抓机遇,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,努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。全县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,社会消费保持强劲增长势头,商贸流通业取得历史性突破,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持续、健康发展。

    一、第二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 

2005年,全县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015万元,较去年增长72.24 %,完成年初计划13230万元的103.3%。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3.87%,完成税收797万元(地税),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4.6%。

1、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。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8394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72.24%;完成增加值2070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42.9%;其中:工业制造业完成产值2576.4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倍;采矿业完成工业产值3285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7.55%;电力工业完成工业产值2192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27.1%。

工业主要产品产量:发电16120万千瓦时,比去年同期增长8.9%;精制食用植物油555吨,比去年同期增长113.5%;原煤29.8万吨,比去年同期增长2%;砖1720万块,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倍。

2、建筑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。全县3家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9150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42.7%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万平方米,比去年同期增长1.84%。

    二、第三产业指标完成情况

2005年,全县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183万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6.51%,完成全年任务18169万元的61.55%,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4.71%,完成税收272万元(地税),占全县财政税收的25.4%。

1、交通运输业。我县有交通运输企业1家,安通客运公司,主要负责管理发往和田县各乡镇的班车207辆。公司收取管理费25万元。目前,该公司运转正常,发展形势良好。

2、批发零售业。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22.5万元,同比增长15.3%,其中批发业、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20.1%、2.75%,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.63,提高了3.63个百分点。

3、金融业。我县金融业主要是农发行和信用社两家,共计存款余额达1.218亿万元,比去年同期下降7.3%,各项贷款1.127亿万元,比去年同期分别是增加1.3%。

4、出口贸易。2005年,通过招商引资落户我县外销完成工业产品销售1200万元。和田县绿源木业也积极与外商建立了良好贸易关系,为2006年出口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5、旅游业。拉依喀乡无花果王、巴格其镇核桃王、乌鲁瓦提水利工程等景点旅游业收入分别达40万元、20万元、5万元。

    三、全县经济运行特点

1、制造业增势强劲。目前,全县纳入统计的制造业有15家,其中:招商引资企业3家(其他招商引资企业未统计)。 1-9月份,制造业共完成工业产值2576.4万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近7倍。其中:招商引资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2250万元,其他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26.4万元,招商引资企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逐渐显现。

2、工业产品出口贸易实现零突破。通过招商引资落户我县的和田乌古孜饮食有限公司、和田县依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已出口远销到韩国、乌孜别克斯坦等国家,外销产品1200万元。和田县绿源木业也积极与外商建立贸易关系,使我县的工业产品出口贸易取得历史性突破

3、技改工作力度明显加大。全县有19家企业完成技改投资4720(现价)万元,比同期增长近一倍,已完成年初计划的157.3%。我县技改投资的快速增长,促进了我县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,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,为下一步我县经济的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4、新纳入统计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。2005年4月份新纳入统计的12家企业,生产产值646(现价)万元,发展势头良好。

5、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稳步发展。

2005年,和田县乡镇企业达8100个,同比增长13个;人数达26510人,同比增长510人;营业收入22600(现价)万元,同比增长8.86%%;完成增加值6430万元,同比增长8.07%;利润总额1420万元,同比增长22.94%;实缴税金610万元,同比增长8.93%;劳动者报酬7600(现价)万元,农民人均收入来自乡镇企业部分293元。

目前,我县个体工商户已发展2801户,注册资金1469.79万元,从业人员5136人;内资企业149户,注册资金45578万元;私营企业41户,注册资金9602万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18%、25.3%。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,有效缓解了我县就业压力,增加了地方财税收入。

打开手机扫一扫查看
  • 下一篇:
  • 上一篇:
相关稿件
 
» 正文
 

和田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时间:2016-10-31 12:00  浏览次数:
2005年,我县的城市经济工作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,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,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,按照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,以争创一流的精神,抢抓机遇,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,努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。全县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,社会消费保持强劲增长势头,商贸流通业取得历史性突破,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持续、健康发展。

    一、第二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 

2005年,全县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015万元,较去年增长72.24 %,完成年初计划13230万元的103.3%。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3.87%,完成税收797万元(地税),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4.6%。

1、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。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8394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72.24%;完成增加值2070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42.9%;其中:工业制造业完成产值2576.4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倍;采矿业完成工业产值3285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7.55%;电力工业完成工业产值2192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27.1%。

工业主要产品产量:发电16120万千瓦时,比去年同期增长8.9%;精制食用植物油555吨,比去年同期增长113.5%;原煤29.8万吨,比去年同期增长2%;砖1720万块,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倍。

2、建筑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。全县3家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9150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42.7%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万平方米,比去年同期增长1.84%。

    二、第三产业指标完成情况

2005年,全县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183万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6.51%,完成全年任务18169万元的61.55%,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4.71%,完成税收272万元(地税),占全县财政税收的25.4%。

1、交通运输业。我县有交通运输企业1家,安通客运公司,主要负责管理发往和田县各乡镇的班车207辆。公司收取管理费25万元。目前,该公司运转正常,发展形势良好。

2、批发零售业。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22.5万元,同比增长15.3%,其中批发业、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20.1%、2.75%,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.63,提高了3.63个百分点。

3、金融业。我县金融业主要是农发行和信用社两家,共计存款余额达1.218亿万元,比去年同期下降7.3%,各项贷款1.127亿万元,比去年同期分别是增加1.3%。

4、出口贸易。2005年,通过招商引资落户我县外销完成工业产品销售1200万元。和田县绿源木业也积极与外商建立了良好贸易关系,为2006年出口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5、旅游业。拉依喀乡无花果王、巴格其镇核桃王、乌鲁瓦提水利工程等景点旅游业收入分别达40万元、20万元、5万元。

    三、全县经济运行特点

1、制造业增势强劲。目前,全县纳入统计的制造业有15家,其中:招商引资企业3家(其他招商引资企业未统计)。 1-9月份,制造业共完成工业产值2576.4万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近7倍。其中:招商引资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2250万元,其他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26.4万元,招商引资企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逐渐显现。

2、工业产品出口贸易实现零突破。通过招商引资落户我县的和田乌古孜饮食有限公司、和田县依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已出口远销到韩国、乌孜别克斯坦等国家,外销产品1200万元。和田县绿源木业也积极与外商建立贸易关系,使我县的工业产品出口贸易取得历史性突破

3、技改工作力度明显加大。全县有19家企业完成技改投资4720(现价)万元,比同期增长近一倍,已完成年初计划的157.3%。我县技改投资的快速增长,促进了我县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,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,为下一步我县经济的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4、新纳入统计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。2005年4月份新纳入统计的12家企业,生产产值646(现价)万元,发展势头良好。

5、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稳步发展。

2005年,和田县乡镇企业达8100个,同比增长13个;人数达26510人,同比增长510人;营业收入22600(现价)万元,同比增长8.86%%;完成增加值6430万元,同比增长8.07%;利润总额1420万元,同比增长22.94%;实缴税金610万元,同比增长8.93%;劳动者报酬7600(现价)万元,农民人均收入来自乡镇企业部分293元。

目前,我县个体工商户已发展2801户,注册资金1469.79万元,从业人员5136人;内资企业149户,注册资金45578万元;私营企业41户,注册资金9602万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18%、25.3%。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,有效缓解了我县就业压力,增加了地方财税收入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