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(节选)
——2023年1月在和田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
和田县人民政府县长:马合木提·马木提
各位代表:
现在,我代表和田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。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2022年工作回顾
2022年以来,我们在自治区党委、政府、地委、行署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对口省市的无私援助下,在县人大、政协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下,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、党的二十大精神,认真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,自治区党委十届历次全会精神,地委、县委扩大会议精神。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,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融入新发展格局,统筹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、保稳定,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,破解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难题,经济社会大局持续健康稳定发展,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,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。
——一年来,我们聚焦“三个着力”,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着力发展农业产业。我们聚焦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,持续推进粮食安全体系建设。研究编制涉粮领域项目库,补齐仓储设施短板。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2.01万亩,实现总产15.74万吨。重点围绕十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,持续健全和田县产业发展链条。2022年实现羊存栏71.25万只,出栏肉羊88.32万只;种兔存栏38.05万只,出栏商品兔480.28万只;种鹅存栏4.76万只,出栏商品鹅237.5万只;种鸽存栏41.78万羽,出栏商品鸽592.34万羽;生产食用菌3316万袋;大田蔬菜9.04万亩;色素辣椒1.5万亩;饲草7万亩。着力发展工业产业。落实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要求,全力抓招商、稳企业、促消费、强统筹,招商引资稳中有进,商贸消费加快复苏,工业结构不断优化,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。2022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0.35亿元,同比增长10.1%;规上增加值9.57亿元,同比增长58.8%。着力发展旅游产业。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,扎实推进约特干故城、田园综合体建设,持续做“全”市场体系,规范市场秩序,加大旅游推介,提升服务质量。2022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61.18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3.58亿元。
——一年来,我们聚焦发展活力,持续推进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。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、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,提升县域综合服务能力,促进城乡融合发展。道路更畅。2022年实施农村公路项目8个,全长133.159公里,进一步补齐路网短板。饮水更净。设置“冬季便民取水点”595个,完成渠道防渗改造73.726公里、新建灌溉管道95.38公里,完成两河防洪险工险段74处12公里,饮水用水更加安全便利。住房更暖。完成农房抗震防灾工程200户,实施“煤改电”工程2978户。开发住宅楼9栋462套,商业楼19栋521套。紧盯水系绿化、污水处理,全面提升新区宜居环境。基础更优。深入实施水电暖管网改造,长远谋划公厕、停车场、道路照明布局,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。
——一年来,我们聚焦民生之计,持续推进民有所呼、必有所应体系建设。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。以完善医保制度、扩大覆盖面为重点,积极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。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人口参保率100%。电子建档人数35.11万人,建档率100%。13个乡镇卫生院和260个村卫生室远程会诊平台全部覆盖。教育质效不断优化。充分依托和田县骨干教师学科培养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,建成初中地理工作室以及名师工作室。全力推进四小、四中及寄宿制学校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,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环境。落实15年免费教育,扎实抓好控辍保学,严格落实“双线责任制”和“七长责任制”,学前至高中阶段入学率、到校率均达到99%以上。社会保障织密织牢。统筹救助资源、增强兜底功能、强化政策落实,2022年全县纳入城乡、农村低保5.27万余人,累计保障农村低保户37.09万人次,发放资金2.48亿元;保障城市低保户1.22万人次,发放资金738万元,切实兜牢群众生活底线。
——一年来,我们聚焦源头治理,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。坚决守住生态环境红线底线,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统筹水资源利用、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,严厉打击乱采滥挖行为,确保饮水安全。全面开展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的自行监测、农村土壤监测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,加强医疗废物、废铅蓄电池、废机油等危险废物的贮存及转移活动监管。深化工业源和生活源治理,继续加强“散乱污”企业整治,2022年检查企业74家次,立案1起,行政处罚1起,涉及处罚金额10.084万元。全面推行林长制,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工程建设,我们的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!
——一年来,我们聚焦底线思维,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。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,强化预算执行,厉行勤俭节约。加强预警管理,进行动态监控,强化单位约束管理,严防出现新增债务风险。2022年累计化解隐性债务8433.28万元,完成年初任务7173.62万元的117.56%。
——一年来,我们聚焦文化引领,持续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走向深入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,村级文化室260个,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。加强文化馆、图书馆建设,按照总分馆制形成“1+13+260”的“平台共享、资源互补、区域协同、供需对接”的服务体系。切实满足和丰富了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,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显著增强。
——一年来,我们聚焦为民行政,持续优化自身效能。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、向县政协通报制度,承办人大代表议案3件、建议69件,政协委员提案81件。进一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的“痛点、堵点、难点”问题,核减、核销事项61项,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“一件事一次办”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,可网办率达到99.78%,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的目标,全年办理事项37757件,政府系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。
2023年重点工作
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贯彻落实县委“56710”发展战略,实施依法治县、团结稳县、矿业强县、生态立县、富民兴县“五大战略”;打造绿色矿产资源开发、制鞋服装产业、特色畜禽精深加工、特色农林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、和田地区菜篮子“六个基地”;实施推进平安建设、青少年筑基、文化润疆、民生共享、乡村治理、党建保障“七大工程”;不断壮大“十大产业”(兔、鹅、鸽、鹧鸪、羊;食用菌、色素辣椒、饲草料、大田蔬菜、设施农业大棚)。
一、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
(一)新城建设实现新跨越。把握新机遇,直面新挑战,突出规划引领,聚焦“八大优势”,围绕“十一有”,加快项目建设、机关搬迁,高起点、高定位、超前谋划新城发展,建设宜居宜乐宜业宜学宜游的新城。抓产业发展。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、兵地融合产业园、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。依托产业发展,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。抓文娱建设。加快建设沃德广场、滨湖广场、市民广场等商业综合体,培育集商业、商务、文化、休闲、旅游、居住为一体的“一站式”功能大型休闲商业中心。抓旅游线路。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、稻香村等资源优势,推进集循环农业、创意农业、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,鼓励发展集生态农业、医疗保健、体育健身、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康养旅游产业链。抓教育先行。加快推进县实验中学、第四中学、第四小学、第五小学、和康新村幼儿园和和安新村幼儿园建设,培育幼、小、中名校。依托和田学院落地优势,打造全地区最优教育教学示范区。抓基础设施。严格按照新城区总体规划,以项目建设为抓手,加快完善水、电、路、气、网、讯等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实施新城绿色行动,抢绿、争绿、补绿和水,启动东轴水系,推动干部群众向新城聚集。
(二)工业产业实现新局面。牢固树立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发展理念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,推动产业融合发展,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。抓“鞋纺”强劲发展。以重点产业链“链长制”为抓手,集中力量培育打造年产值过2000万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;立足“丝路鞋都”定位,发挥支柱企业带动效应,加快建成南疆最大的鞋类生产中心及贸易中心。抓招商引进强企。充分利用各类招商引资平台,积极推行定向招商、网上招商、委托招商、以商招商等模式,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,推动鞋产业向集群发展。2023年引进鞋产业配套企业、行业100强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1家,矿产企业不少于1家。抓资源有序开发。围绕“绿色矿山、智慧矿山”的发展理念,加快引进新疆昆仑蓝钻、志存矿业、东力矿业等优势矿业企业,加快大红柳滩锂铍稀有金属矿、火烧云铅锌矿开发。统筹推进布雅、天台、普阳矿山和砂石料开采区综合治理,力争在“十四五”末建成一批环保、高效的矿山及矿产品深加工基地。
(三)农业发展实现新目标。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,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、实现高质量发展、夯实国家安全基础,都离不开农业发展。要不断强化主导产业。继续抓好主导产业发展,优化“兔、鹅、鸽、羊、鹧鸪、食用菌、设施农业、色素辣椒、饲草料、大田蔬菜”为主导的十大农牧产业布局,实现羊存栏75万只,商品鹅150万只,商品鸽600万羽,商品兔500万只,食用菌3500万袋。要助推林果提质增效。强化标准果园建设和管理,推进密植园疏密改造、低产园改造,林果面积保持在50万亩。大力发展林果精深加工业,引导果品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和优势产区集聚,建设一批烘干、保鲜、包装、储藏等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,做优做强以“薄皮核桃”“和田大枣”为代表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,提高加工能力和质量档次。要加快完善产业链条。在推进“农业产业化和产业链”上下功夫,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不断加快完善畜禽产品质量体系,建立集屠宰、交易、精深加工、冷链于一体的物流中心,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和区域产业集群产业链。
(四)粮食安全实现新局面。要清醒认识,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。要严守耕地红线。依法治理耕地“非农化”、基本农田“非粮化”,严守44.261万亩耕地红线,在建成17.5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,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,抓紧完成“增水增地”项目前期工作,确保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3万亩以上,产量在16.1万吨以上。要提振种粮信心。紧扣粮食收储制度改革,加强粮情监测和研判,切实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和种粮积极性,促进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。要保粮食流通。全面推行粮食流通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,推动“智慧监管”,深化“信用监管”,严防发生压级压价等坑农行为,坚决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。
(五)项目建设实现新进展。坚持基础设施先行,统筹谋划、适度超前、合理布局一批交通、水利、能源等重大项目。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强度。统筹教育、卫生、民政等基础设施项目,引导和撬动更多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投资,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,实现2023年投资强度达到84.4亿元。落实项目盯办责任制。加大重点工程的协调工作,加快项目前期的审批进度,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。按照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目标,细化工作任务,明确时间节点,分季度对每个责任单位进行督察,努力确保项目年度计划和投资强度顺利完成。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。加快推进玉龙喀什河、喀拉喀什河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,争取2023年完成1-2座抽水蓄能水电站的前期选址和论证工作,2024年开工建设。加快推进“两河三岸”防洪堤建设,提高防灾减灾能力。力争G580线和田一康西瓦公路年底前贯通,加快推进红柳镇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。
(六)文旅融合实现新突破。坚持农旅、文旅融合发展定位,统筹推进县域旅游产业发展。民俗游。继续挖掘约特干遗址有关文化、历史脉络,推进约特干精品旅游线路。红色游。围绕“昆仑之巅·红色边关”红色主题特种旅游目的地定位,打造红柳滩区域复合功能自驾游线路。乡村游。加快“七个小镇”和“12个重点示范村”建设,打造和田文旅、农旅融合新名片。
(七)绿色发展实现新变化。严开发。严格执行能源、矿产“一支笔”审批制度,严禁“三高”项目进和田。严厉打击乱采滥挖行为,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与能力。强治理。继续加强“散乱污”企业整治,餐饮油烟和露天焚烧综合整治。稳步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,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活污水治理。重保护。严格落实“河湖长制”“林长制”工作要求,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工程建设,统筹水资源利用、水生态保护,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(八)对口援疆实现新格局。加快推进2023年39个援疆项目和4.77亿元援疆资金落地,持续放大援疆效应。抓住对口帮扶有利契机,在“补短板、强弱项”方面持续发力,精准聚焦产业发展、医疗卫生、智力援疆等,助力乡村振兴快速发展。
二、勤思富民之策,笃行利民之举,厚植民生之基,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广大群众根本利益
(一)笃行不怠,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要保持政策不变。按照“四个不摘”、“八个不变”的总要求,切实做到认识、观念、规划、措施、政策、产业、机制、体制八个有效衔接,全力推动“五个振兴”。要紧盯风险隐患。紧盯“一超过、两不愁、三保障”及饮水安全保障,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要发挥示范作用。要稳步推进2023年7384座农村户厕新建及整改工作,全面开展10个整村户厕建设任务,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。
(二)立德树人,全面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任务。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导向,坚持不懈抓好教育提质增效。抓教师队伍健康稳定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净化教师队伍发展环境,完善教师队伍保障机制,“严管”与“厚爱”并举,及时化解诉求,营造拴心留人环境。抓教育教学质量。强化“骨干教师学科培养工作室”带动作用,充分发挥国培、区培和援疆培训等资源,借助兵地融合、对口援疆等优势,推进联合办校、托管办校,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提升。
(三)尽心竭力,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,持续深化医疗、医保、医药联动改革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,全面推进健康和田县建设。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。提升县域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,推行医疗服务“一站式”结算,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高效便利条件。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。持续巩固全民参保成果,推行“互联网+医保+医疗+医药”服务模式,全面实施流程再造,推动医保经办服务水平提质增效。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与水平。全力开展精神病及其他传染病防治,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。
(四)以民为先,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络。健全基本制度。统筹推进工伤预防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。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%以上。加大政策保障力度。完善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,持续抓好因疫情影响困难群众救助保障,加强兜底性养老服务保障力度,实现“五保”老人、孤儿集中供养100%覆盖。坚持规划引领。加快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,推进民政社会福利机构建设,做好婚姻、殡葬等社会事务管理,切实提升群众生活水平。
(五)预防为主,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。健全机制。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建立政府统筹协调、行业监管部门密切配合、基层组织具体实施、运转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,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。防范风险。始终将“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、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生产和灾害事故”贯穿工作全过程,充分发挥“十一个安全生产委员会”作用,加大重点行业领域排查力度,实现“一杜绝、双下降”目标。提高能力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体制机制,不断加大警示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力度,切实做到持证上岗、警钟长鸣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三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,进一步转职能、提效能、聚动能,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忠诚、法治、担当、廉洁政府
(一)弘扬伟大建党精神,做到对党绝对忠诚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决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、自治区党委、地委、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,坚持各项工作及时量化分解,明确责任主体、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,狠抓工作落实,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和目标要求高质量推进。
(二)坚持依法履职,建设法治政府。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政府履职的生命线,坚持权由法定原则,带头尊法守法用法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,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、提升法治服务为着力点,提升执法机关执法意识,依法加强对民生、生态环保、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。规范执法者自由裁量权,让执法者有权必有责、有权受监督、失职要问责、违法要追究,最大限度减少权利出租机会。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,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,增强全民法治观念。强化国家意识、公民意识、法治意识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。
(三)坚持人民至上,建设高效政府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将服务群众、造福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以“快干、大干、苦干”的精神干事业,以“求实、务实、严实”的好作风抓落实,以“激情、担当、作为”的拼搏劲创一流,事不过夜、马上就办、办就办好,解决广大群众“急、难、愁、盼”问题,高质量实施各项民生工程。
(四)坚持正风肃纪,建设廉洁政府。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,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坚决执行自治区党委、地委和县委关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,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,驰而不息纠“四风”、转作风,带头过紧日子,树立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的良好形象,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。